温坡村的花椒即将成熟。
“再有一个月就能摘了;小花椒树今年也挂果了……”6月的淇县黄洞乡温坡村,2000多亩的花椒树上,串串花椒簇拥在枝头,伴随着椒香的是村民的喜悦。1公斤干花椒能卖70元至80元,不少村民扩大了种植面积,年收入近3万元的有十几户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全村种植2000多亩,年产干花椒2万公斤
温坡村的花椒有独特之处。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秦三柱介绍,花椒成熟后,鲜红欲滴的椒果香味儿浓郁,在花椒采摘晾晒季节,满村都是花椒的香味,拿着花椒用指甲一掐会有一股椒油流出,麻味儿十足。“这就是俺村儿花椒的奇特之处。”秦三柱说,同样的种子在别的地方结出的椒果颜色发乌、麻香味减淡,连椒油都挤不出。”
古石沟村是温坡村的一个自然村,这里的花椒最为有名。古石沟村多山地和丘陵,海拔在400米至550米之间。地势为花椒树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差,丘陵地貌不仅便于花椒树在生长的过程中汲取充足的阳光,还能避免洪涝灾害。
古石沟村种植花椒历史悠久,有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。现存淇县县志记载,早在清朝道光年间,古石沟地区就从外地引入了优质花椒树种,对其原有的树种进行改良,山上遍布花椒树,并种植至今。
温坡村的花椒十分抢手,每到8月份,都能吸引安阳、濮阳、新乡、郑州等地的收购人员前来收购。因此,花椒成为全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花椒,目前全村种植花椒2000多亩,10多万棵。平均4.5公斤湿花椒能产1公斤干花椒,全村年产干花椒达2万公斤。”秦三柱说。
年产500公斤以上干花椒的农户有十几家
该村花椒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,可酒香也怕巷子深。
“2000年至2003年,全村花椒产量不到5000公斤,能产100公斤的就是大户。那时1公斤花椒卖10元钱,很少有人到村里收购。我就租个三轮车和几个村民一起拉上花椒到滑县、长垣等地去卖。累得很,还挣不了多少钱。”秦三柱说,“后来听说陕西韩城花椒很有名,已经卖到国外了。我就跟乡里的领导一起去考察。到那儿一看吓了一跳!”
原来,当地从平原到山地都种上了花椒树,而且管理非常到位,产量很大。“我尝了尝当地的花椒,跟俺村的不能比。要是俺村花椒产量上去了,脱贫肯定不成问题。”秦三柱说。
回到村里,秦三柱就开始推广新学到的种植技术,并打破了不能修剪花椒树的老传统。“修剪花椒枝不仅能通风增加产量,还方便采摘。”秦三柱说,“2003年赶上了退耕还林,俺村花椒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2000多亩。随着名气逐渐增大,每公斤干花椒能卖到70元到80元,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继续种了。现在年产500公斤以上干花椒的大户有十几家,年收入近3万元。”
村民秦清照说,之前他在外打零工,一个月能挣1500元,家里十几亩花椒树都死完了。2014年,他回家后种了30多亩花椒,等两三年后到盛产期,一年就能挣6万多元。
积极申报“古石沟花椒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
虽然花椒的价格比以前有了大幅提升,但收购价格不统一、市场行情不稳定等原因一直影响着村民的收入。只有打出温坡村花椒的品牌才能真正让村民脱贫致富。在县、乡政府部门的协调下,2014年,温坡村引进了以栽培和种植花椒、小米等为主的农林企业——鹤硒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。昔日的3000亩荒山坡地经过流转成为该公司发展硒产品种植的后备基地。
“我把自己的5亩地流转给鹤硒公司,又到公司打工,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。我还捎信让外地亲友回家干活儿。”村民贾树军说。目前,温坡村40多名村民在该公司务工,村民不用出村每月能挣1500元以上。
“公司准备在村里建设花椒深加工和酿酒厂。厂房建成后可安置100多名村民务工。公司将统一收购村里的花椒、小米等,统一包装,并进行深加工,提高附加值,确保村民脱贫致富。”该公司总经理阎亮说。
派驻温坡村第一书记、淇县质监局办公室主任赵桂强介绍,市政府已将黄洞乡行政区明确为“古石沟花椒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种植范围。目前,市三农互助合作协会正积极申报“古石沟花椒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鹤硒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“古石沟花椒”的运营单位,也在积极服务申报事宜。此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在我市是第一个。申报成功后将填补我市特色林业地理标志的一项空白,也将把温坡村的花椒推向全国、推向世界。(鹤壁日报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平台 专稿记者原昆鹏吕登纬梅思龙文/图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