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以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为故事背景,讲述人类应对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双重挑战的故事。行星发动机的技术原型就是聚变能源。
4月28日,一场聚焦聚变能源的会议——聚变能源创新峰会在安徽创新馆举办。峰会是第二届中国(安徽)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专项活动,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主办,以“聚变能源科技 赋能绿色未来”为主题,总结近年来磁约束核聚变界所取得的创新成果,展望未来磁约束核聚变的发展前景,促进聚变能相关技术转化应用。
“等离子体所磁约束聚变研究不断前行,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创新,掌握了未来聚变堆必备的关键物理与工程技术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在演讲中提出,从物理基础、工程技术、人才队伍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部署,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,共同推进中国聚变堆建设,加快核聚变能的开发与应用,实现人类聚变能源梦想。
梦想一步步实现。本月中旬中国“人造太阳”获重大突破的进展是峰会的焦点话题。4月12日21时,中国有“人造太阳”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创造新的世界纪录,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这项重大突破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,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、可行性,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。
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表示,核聚变发电可提供清洁能源,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,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。安徽将继续推动聚变能事业的发展,加快建成聚变能高能级创新平台,有序推动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,加快建立长期资本投入激励机制,加快形成创新和产业集群,贯通核聚变创新和产业链条。
注重科技产业对接是此次峰会的特点之一。会议邀请聚变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、新能源领域等国内新兴产业企业代表,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转移转化、新能源利用等相关主题作报告。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一批知名央企参会。( 本报记者 夏胜为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