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不知怎的,迷上了《红楼梦》。
【资料图】
大抵是因为距离上次看已经很久,这次再看竟如读新书一般。(上一本给我这种感觉的还是年初的时候读波伏娃的《第二性》,感觉之前读了个寂寞,或许是因为之前的思维没有开阔,也可能是内心状态不够稳定,读书读得浮躁)
这次再读《红楼梦》,每每读到精彩处都会眼前一亮,忍不住拍大腿叫好。所以,忍不住想先分享几个我觉得特别精彩的点。
01
相比之前只喜欢黛玉,如今我竟莫名地也喜欢宝钗。
在劝宝玉不要吃冷酒,让他把酒温热了再吃的这个小细节中,
薛姨妈的无效劝说:
“这可使不得,吃了冷酒,写字手打飐儿。”
这让我想到我小时候喜欢躺着吃东西,我奶奶就吓唬我:“躺着吃东西会肚子疼,要去医院打针的,你怕不怕?”
薛宝钗的有效劝说: 宝钗:“宝兄弟,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,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,若热吃下去,发散的就快;若冷吃下去,便凝结在内,以五脏去暖他,岂不受害?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。”
宝钗这是典型的“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”了,先是从宝玉喜欢研究的“杂学旁收”入手,让宝玉好接受,也吊足他的胃口,然后把“吃冷酒”和“吃热酒”的好坏之处都摆出来。
此外,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, 薛姨妈的劝说,是一种威胁属性的阻止,基本上都是无效的,还容易激发人的逆反心理;宝钗的劝说,则是站在宝玉的角度上,给他一个让他主动吃热酒的动力,让宝玉自己掌握主动权。
因此,“宝玉听宝钗这话有情理,便放下冷酒,命人暖来方饮。”
相比林黛玉的伶牙俐齿,宝钗的话真的就是让人觉得熨帖呀,就像五十五度的温水,温和舒坦。
宝钗这样的人是真的适合细水长流地同她一起过日子啊,情绪稳定,语言温和。
02
《红楼梦》里的贾府是个小社会,里面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也都是圆滑玲珑,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小人物。
第十回里面,张医生给秦可卿看病这段,写得尤其出彩。
要知道,秦可卿的病可都是好几个太医给瞧过的,张医生一个带孩子进京捐官的人突然得到贾府的盛请和看重,既要在看病这事上展示自己的业务能力,又要低调行事,不得罪其他太医。
因此,在把脉看病之前,贾蓉想要向他介绍一下秦可卿的病情时,他赶紧阻止了,说自己承蒙信任,就先让他自己把脉看吧。
为什么他不让贾蓉介绍秦可卿的病情呢?
因为一旦介绍病情就难免要牵带着交代之前太医是怎么治疗的,如何用药的,如何诊断的,那么他就难免要对之前那些太医的医术进行一些判断和评价,这是很容易得罪人的,所以他不让贾蓉介绍,就避免了这一点,而且他在不用介绍病情的情况下,不参考别的太医的诊断结果,把脉之后把秦可卿的病证看得精准,就更能凸显他的医术高明。
另外他的情商高还体现在他描述秦可卿病情上,他明明就是说秦可卿是郁郁寡欢,是心病,但是人家是豪门媳妇,怎么能直接这样说人家过得不好呢?因此他说:“据我看这脉息: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;聪明忒过,则不如意事常有;不如意事常有,则思虑太过。”
说是秦可卿因为聪明太过,则有不如意的事,不如意的事令她思虑太过。 明明是指出短处,却用称赞的方式说了出来。
03
秦可卿葬礼上王熙凤的种种表现,堪称 强者心智 。
强在哪里呢?
主要体现在她能把情绪和做事完全分开。
秦可卿跟她关系那么好,去世了,她自然是难过至极,所以看到秦可卿的棺材后,那叫一个悲伤难抑,“……一见了棺材,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,滚将下来。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。凤姐吩咐得一声:‘供茶烧纸。’只听一棒锣鸣,诸乐齐奏,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,放在灵前,凤姐坐了,放声大哭。于是里外男女上下,见凤姐出声,都忙忙接声嚎哭。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,凤姐方才止住。”
但是,在秦可卿丧事办理上,她不仅是精明能干,而是把秦可卿的葬礼当作了一次锻炼自己能力、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。如书中所言:“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,好卖弄才干,虽然当家妥当,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,恐人还不服,巴不得遇见这事。”
这难过归难过,悲伤是悲伤,但是在主持葬礼这件事上,她亦是头脑清楚、雷厉风行。不仅把事情做得漂亮得体,还满足了自己的那种卖弄才干的野心。
ps:《红楼梦》我还会继续读,也会继续分享我的阅读感受,你们有感兴趣的点也可以留言给我,我们一起交流讨论~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