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

    数字基建先行,数字经济“种子”跑出加速度

    文汇网来源:2023-08-24 10:06:02

    近日,国内软件服务龙头企业中软国际长三角总部基地拟落沪,该集团旗下中软国际数字科技公司已在宝山区南大智慧城注册。中软相中的是平方公里的“创新应用场”。经近十年动迁腾地,南大智慧城甩去历史包袱,进入密集建成期。对于数字经济企业来说,在一张白纸上作画,更多大胆创想不必受限于数字基建能迅速落地。

    作为宝山区南大智慧城的核心载体之一,数智南大产业园吸引集聚了一批精耕数字经济新赛道的龙头企业。南大指挥部副总指挥张鹏介绍,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首发载体南大数智中心“双子塔”下月底将迎来首批企业进驻。目前,南大智慧城正加快在公共基础配套中预埋智能元件、数据接口,以智能交通、智能物流等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,夯实数字新基建,支撑种子选手在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大显身手。


    (资料图片)

    构建“万能插口”,破解数据领域“马路拉链”

    一路走南闯北,中软国际最怕遇上“数据蜘蛛网”——即在薄弱的数字底座上加载应用或模块,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塌。

    探索试点数字孪生城市时,中软国际数科项目负责人郑晓蕾遭遇这类困扰:找上门的订单多是搭建智能系统。然而,整座城市的数字基建框架通常都已建成,对于数据接口、应用场景都缺乏预留空间。她将其形象比喻为“马路拉链”。企业如想添加特色模块,有时需对底层架构“动刀”,耗时耗力。

    数字新基建中,作为应用主体的企业能否参与顶层规划?在南大智慧城,这一畅想化为现实。通过项目合作,中软国际充分发挥自身数字化规划实施能力,参与南大智慧城数字孪生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,以此支撑应用场景建设。

    从政府到企业,多方主体参与数字孪生系统建设,还需破解另一堵点——协调难。郑晓蕾直言,问题症结在于不同时期、不同运营方所建设的系统,数据标记方式不同,难以对接。

    对于这一堵点,南大智慧城在规划设计阶段已前置考虑,不仅确保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系统互联互通,也确保未来与区级、市级层面系统畅通对接。“一方面对标数据接口,确保未来的系统底座能成为‘万能插口’;另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系统,将现有的可用数据充分用足用好。”

    “产学研”就在上下楼,合力“淘”出蓝海场景

    建好开放灵活的数字底座,算是找到了开启数字经济新赛道的“敲门砖”。新领域新赛道如想进一步转化为新产业新动能,需找到适配的应用场景。这不仅需要龙头企业牵引,更要吸引集聚大量科创新星。

    专注于算力芯片领域的捷瑞肯成立仅5年多,该企业旗下子公司聪链信息已于近日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,目前企业海外业务贡献率占比过半。这家瞄准全球市场的本土企业年营收超4亿元,相关负责人严超伟说,“要借助扎根全球市场的资源优势捕捉风向,从大量应用场景中‘淘’出真正有价值的蓝海领域。最优策略是找到一个个稳定的垂直赛道,以多元市场换取企业发展的确定性。”

    事实上,迭代速度快、应用性强、产品附加值高,这些数字经济的新特点,正倒逼更多科创新星在技术前沿领域抢先布局、抢抓优势,并催生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。

    就在捷瑞肯入驻的南大数智中心三楼,一家由高校、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建的数字经济研究院也在同步酝酿中。运营方正考虑把正对着南大中央公园的“观景工位”提供给教授团队,吸引上海大学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王牌专业入驻。利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学科跨界交流互动,也更好适应数字经济交叉融合的趋势。“产学研”就在上下楼,相关科研成果能与楼内关联企业共用共享,提升创新效能、提高创新产出。

    作者:王嘉旖

    编辑:周辰

    责任编辑:刘力源

    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    关键词:

    下一篇: 最后一页
    上一篇: 中远海控(601919.SH)控股股东提示公司实施回购一般性授权